找到相关内容66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谢灵运〈与诸道人辩宗论〉“折中孔释”说理论之反省

    只有顿悟。在竺道生的佛性论中,他认为佛性是人所本有具足的,因此人原本就有觉悟的能力,而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的原因,便在于有了种种烦恼与迷惑,以致于不能以佛性之明觉来体悟真理。因此只要人能涉求此一觉悟的主体...竺道生顿悟义的理论架构有四:一、何谓顿悟?即理不可分,悟语极照。因此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便是顿悟。二、所谓的悟是指见解,即是悟理见性成佛,至于闻解,只能叫做信。而信解是不能体悟真理,而等到开悟时,信...

    彭瑞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4.html
  • “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

    达摩的“行人”的禅法,特别是第四行中的称法行——于六度万行中行无所得行。但与达摩不同之处在于: “平常心是道”把达摩的“理人”融人了“行人”’中,在日常事用中体悟真理和保任所悟之理,它包含了二个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是大乘般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金刚经》的核心思想。其意即不论处于何事何境,此心皆能无所执著,而自然生起,这样才能随时任运自在,而如实体悟真理。这和“平常心是道”思想是...

    邱 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3163722.html
  • 略论“人间佛教”

    所及,遍于恒河两岸。佛陀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抛弃王公生活,献身于追求智慧和觉悟人群的事业,在他看来,探求真理和宣传真理,拯救社会和拯救人类是他的唯一职志。  佛陀说教的对象,是人间的人类,所要解决的,是人间的各种人生问题。因为惟有在人间,才能秉受佛法,体悟真理,所以佛陀常与弟子“游化人间”,以身体力行切切实实的说明了生活就是修行,佛法必须在生活中得以完满实践。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

    吴朝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3740067.html
  •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两宗,提倡直指本心,强调平时的言语举动、日常生活表现都是本心的自然流露,由此而有屙屎放尿、著衣吃饭、走路睡觉、运水搬柴等都是佛事之说,认为都可以从中体悟真理。石头希迁及其门下衍化出的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失意的士大夫的精神需要,禅宗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普遍流传。禅宗为解救人生的苦难而产生,也在解救人生的苦难中发展,形成了一套人生价值哲学体系。禅宗思想体系包括本体论、心性论、道德论、体悟论、修持论和...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3448999.html
  • 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

    都是佛事,都可以从中体悟真理。马祖门下还强调心的活动都是佛性的显现,都是自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众生心识接触外境的见闻觉知都体现了自然的真性,都是解脱的契机。总之,是把禅修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形成为一种...佛。他还进而主张归戒入禅;强调定慧一体,反对定慧割裂;并批评一行三昧仅限于坐禅的说法和做法,认为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都可体悟禅的境界。这就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禅学的框架,改变了“念佛净心”的东山...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3549003.html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二三)

    体悟真理了?因为你的观点是:真理终不可言说,那就意味着一当有说话的心理/行为,真理就已经不是真理了。——岂有此理!  正是存在可知与不可知的对立统一规律,因此,探讨灵魂有无、身心关系问题是可以进行的。...有关文章。  王季同,一位曾留学英国学电机工程,20世纪初卓有成绩的科学家,提出“佛教是彻底的辩证法”,说佛教辩证法的彻底性——真理终不可言说。这种评论是不准确的。这样的认识并未超越康德不可知论的范围...

    思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749926.html
  • 从印度式冥想到中国禅

    言下大悟”“豁然大悟”(均是以什么为契机而一瞬开悟)这样的词语所象征的,中国禅之开悟的理想状态是跳过或者无视体悟真理的修道式方法论的,而这在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中是看不到的,却与庄子的达观主义式的思考...生也是作为绝对肯定的东西被接受下来的。  印度传统思想中踏实的冥想之途径,与被认为源自《庄子》等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的、瞬间领悟到达观真理的方法大异其趣。呈现给每位真理领悟者的世界以及在世界之中生存的...

    丘山新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3657068.html
  • 佛使比丘著:精神食粮

    欲望被克服之后,便能体会到日益增加的宁静和体悟力。宁静来自于平息感官欲望,而体悟真理的力量,则来自于开启因情绪挫抑,被蒙蔽已久的心窗。   修习戒定慧三学  52  根据佛教的说法,只要我们能除恶行善...;能控制自己的心就是“定”;以此训练有素的心,体证并清楚明白深刻难懂的真理,就是“慧”,只有这种智慧能把感官欲望导向正当的途径。   54  控制欲望给予心灵喘息的机会,使心灵免于受意念的疲劳轰炸,...

    佛使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4667525.html
  • 了义不了义的抉择

    法随法行。”佛法之要在于慧学,此前之戒学与定学,是为慧学的基础;真能解脱个人生死,体悟真理,究竟成佛的法门是般若智慧。慧学的进修:闻、思、修三慧,由此加行慧而得无漏现证慧,达到信智一如、悲智...:这时不再依有漏有取,有我我所的虚妄分别识,而本著破除我执,扫荡邪见,无自性分别的智观,降伏烦恼,契悟真理。   了义与不了义,二者如何界说?空有二宗解说不同,般若性空系,约理尽不尽分别:说理彻底、...

    超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0469901.html
  • 佛徒的重经重论观

    体悟真理。在果上说:有智无福,不说不能成佛,就是成佛,也不过是个寡头佛,无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福而无慧,不说不能成佛,就是成佛,也不过是个哑口佛,不能为人说法,广度群生!所以真正发心修学佛法者,对于...另一环境中,则又须加以禁止。律制既是这样的活泼无滞,开遮不定,益知他是佛法的方便。论藏呢?不然!他虽是佛弟子依于经藏而创作的,但他内容所论说的,却都是诸法自相、共相的真理。论典无论论说那一法,必将他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957503.html